python进程池剖析(一)

时间:2015-06-07 19:59:08   收藏:0   阅读:238

  python中两个常用来处理进程的模块分别是subprocess和multiprocessing,其中subprocess通常用于执行外部程序,比如一些第三方应用程序,而不是Python程序。如果需要实现调用外部程序的功能,python的psutil模块是更好的选择,它不仅支持subprocess提供的功能,而且还能对当前主机或者启动的外部程序进行监控,比如获取网络、cpu、内存等信息使用情况,在做一些自动化运维工作时支持的更加全面。multiprocessing是python的多进程模块,主要通过启动python进程,调用target回调函数来处理任务,与之对应的是python的多线程模块threading,它们拥有类似的接口,通过定义multiprocessing.Process、threading.Thread,指定target方法,调用start()运行进程或者线程。

  在python中由于全局解释锁(GIL)的存在,使用多线程,并不能大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1】。因此,用python处理并发问题时,尽量使用多进程而非多线程。并发编程中,最简单的模式是,主进程等待任务,当有新任务到来时,启动一个新的进程来处理当前任务。这种每个任务一个进程的处理方式,每处理一个任务都会伴随着一个进程的创建、运行、销毁,如果进程的运行时间越短,创建和销毁的时间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显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创建和销毁进程本身的额外开销,提高进程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用进程池来减少进程的创建和开销,提高进程对象的复用。

  实际上,python中已经实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进程池(multiprocessing.Pool),这里我们来简单剖析下python自带的进程池是如何实现的。


  要创建进程池对象,需要调用Pool函数,函数的声明如下:

Pool(processes=None, initializer=None, initargs=(), maxtasksperchild=None)
    Returns a process pool object
processes表示工作进程的个数,默认为None,表示worker进程数为cpu_count()
initializer表示工作进程start时调用的初始化函数,initargs表示initializer函数的参数,如果initializer不为None,在每个工作进程start之前会调用initializer(*initargs)
maxtaskperchild表示每个工作进程在退出/被其他新的进程替代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默认为None,表示工作进程存活时间与pool相同,即不会自动退出/被替换。
函数返回一个进程池(Pool)对象

  Pool函数返回的进程池对象中有下面一些数据结构:

self._inqueue  接收任务队列(Pipe),用于主进程将任务发送给worker进程
self._outqueue  发送结果队列(Pipe),用于worker进程将结果发送给主进程
self._taskqueue  同步的任务队列,保存线程池分配给主进程的任务
self._cache = {}  任务缓存
self._processes  worker进程个数
self._pool = []  woker进程队列

  进程池工作时,任务的接收、分配。结果的返回,均由进程池内部的各个线程合作完成,来看看进程池内部由那些线程:

  进程池中的数据结构、各个线程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

  【1】这里针对的是CPU密集型程序,多线程并不能带来效率上的提升,相反还可能会因为线程的频繁切换,导致效率下降;如果是IO密集型,多线程进程可以利用IO阻塞等待时的空闲时间执行其他线程,提升效率。

  未完待续……

原文:http://www.cnblogs.com/Tour/p/4537212.html

评论(0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