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架构经验系列文章 - 后端架构 - 语言层面

时间:2014-09-18 14:52:44   收藏:0   阅读:212
语言层面: 

所谓运行时元数据获取也就是在程序 运行的时候通过代码动态 获得类型、方法、属性的信息,然后可以动态获得属性的值,执行方法等等,在有的语言中称为反射。反射不一定是高效的,但是在写框架程序的时候反射是一种很有用的技术 ,并且反射的性能开销往往是可以通过诸如缓存等手段来最小化的。比如在ORM中,根据实体类的信息动态获得所有的属性,然后取得其值,生成要到数据库 中执行的SQL语句。理解反射熟练掌握反射的使用以及性能优化是编写框架类代码很重要的一点。 

任何后端语言都有其错误处理机制,.NET 和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也被更多的语言所吸纳,虽然每种语言的异常机制不一定都相同,但是也是大同小异。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的原则个人总结如下: 

除了C/C++之外大多数脚本语言和具有虚拟机的编译型语言都是自动垃圾回收的。虽然通过垃圾回收机制不需要手动来处理对象的释放,但垃圾回收不是万能的,可能是会导致内存泄露问题的。当然,这里说的内存泄露和C/C++的内存泄露其实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垃圾回收通过向上回溯对象引用根来判断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如果我们程序写的不当导致对象始终存在引用根的话可能就会导致对象不能得到释放产生不断的内存膨胀,虽然说对象是存在指针指向的,并不是没有任何指针指向的野对象,但是其实我们是遗忘这个对象的,因此也可以说是是有内存泄露。因此,即使有垃圾回收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一下静态对象的使用,是不是一定要是静态的,是不是可以是弱引用的,尽量避免使用声明周期过长的根。 UI前端框架最新力作!有奖试读! 

大多数的编译型语言都支持用代码编写多线程,多线程是一个很有用的技术,可以用来让主线程、UI线程不因为其它操作停止响应,可以用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来提高任务执行的速度,充分利用多核CPU的处理能力,当然也可以把一个任务直接分割成多个任务并行执行,实现有多少CPU就可以执行多快。由于在编码的时候不能预测多线程的程序在执行时候的调度,所以我们在编码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多线程带来的问题: 

代码生成的作用很多,比如可以通过代码生成来减少我们代码的书写量,也可以通过代码生成实现AOP之类的切面操作。一般而言有两种代码生成的方式: 

原文:http://blog.csdn.net/ariss123/article/details/39371271

评论(0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