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时间:2019-11-03 14:42:30   收藏:0   阅读:96

 

(1)个人信息:

                姓名:彭晨  学号:201821121039  班级:计算1812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3.2 配置参数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PING PC2,测试整条链路的连通性,给出截图。

技术分享图片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4. 理解RIP消息传得慢

RIP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Router0无法到达PC0,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若R2在收到 R1 的更新报文之前,还发送原来的报文,因为这时 R2 并不知道 R1 出了故障。于是路由器R1把到PC1的距离改为16。但是,很可能要经过30秒钟后R1才把更新信息发给R0。然而R0可能先把自己的路由表发送给了R1。R1 收到 R2 的更新报文后,误认为可经过 R2 到达网1,于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然后将此更新信息发送给R2。于是将收到的路由信息修改了,并把更新后的信息发送给了R0;同理,R0又接着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这样的更新一直继续下去,直到R1和R0到PC1的距离都增大到16时,R1和R0才知道原来PC1是不可达的。所以由以上可知:RIP消息传得慢。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19980803p-c/p/11761092.html

评论(0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